比利时“打工仔殒命黄石 墓园墓地在哪?为何遇难?亲人想知道
1912年,一位名叫EMILEGREGOIRE(埃米尔·格雷瓜尔)的比利时男子远赴中国黄石务工,在一场矿难中不幸丧生。
104年来,埃米尔·格雷瓜尔当年从中国寄给亲人的信件、与矿方签订的合同,以及他的墓碑照片,在家庭成员中代代相传,至今保存完好。
再过18天,是埃米尔·格雷瓜尔的忌日,他的亲人通过在中国的朋友委托东楚晚报帮忙了解当年的矿难经过,以及格雷瓜尔的墓地地址,以便拜念。
这段不寻常的寻访,揭开了一个比利时家庭的百年往事,同时也令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煤矿史浮出水面。
跨国打工不幸遇难
在比利时那慕尔省罗什福尔市吉恩第二十三中学校长简·宾赫先生的家中,珍藏着几封发黄的信件,以及一些看上去已经很老的照片。
落款上的日期显示,它们来自104年前的中国。
写信者名叫埃米尔·格雷瓜尔,是简·宾赫先生继父罗伯特的祖父。他出生于1867年8月23日,是一名新煤层开采方面的专家,曾在比利时、西班牙和法国工作。
1912年2月23日,埃米尔·格雷瓜尔受雇于中国炭山湾煤矿。与他联系的是一位名叫ALBERTMARIN(阿尔伯特·马林)的外国工程师,煤矿所有者是法国人E.BOUCHARD(E.布沙尔)。
同年4月18日,埃米尔·格雷瓜尔到达北京。在住地“北京饭店”,他给家人写了第一封信,说:“在我前往中国的途中,这家煤矿被卖给了中国政府。”
几周后,埃米尔·格雷瓜尔又写了一封信。他的境况看起来不太好。“我不知道中国政府是不是会雇用我。”他在信中告诉妻子,到中国后,他一直在联系工作,最后在阿尔伯特·马林的帮助下,于5月27日前往炭山湾煤矿。
这是埃米尔·格雷瓜尔留给家人最后的话语。
几周后,亲人收到比利时驻汉口领事馆寄来的死亡证明——1912年5月29日,即埃米尔·格雷瓜尔前往炭山湾的第三天,他与两位中国工人以及一个名叫THIENPONDT(蒂安蓬)的欧洲人一起到矿上去。他和两名中国工人因为矿难去世,蒂安蓬被救,幸存了下来。
埃米尔·格雷瓜尔的遗体后来被运到汉口,因为那里有比利时的领事馆。领事馆拍摄了埃米尔·格雷瓜尔坟墓的照片,碑文是用法文写的,翻译成中文应该是:
永远的艾米尔·格雷瓜尔;
矿山工程主管;
远离他的家人,为他祈祷。
百年寻找拨开云雾
埃米尔·格雷瓜尔遇难后,亲人十分伤心。他生前寄回比利时的家信,在家庭中代代流传,至今保存完好。
当年的死亡证明,只是介绍了埃米尔·格雷瓜尔“到矿上去”遭遇了矿难,描述十分简单。是一场什么样的矿难致使埃米尔·格雷瓜尔丧命异国?埃米尔·格雷瓜尔安葬于汉口何处?104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埃米尔·格雷瓜尔的亲人。
期间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比利时与中国皆遭受战火蹂躏,物是人非。等到了简·宾赫继父罗伯特这一代,又因时间相隔太久,路途遥远,诸多信息缺失,想找,又无从找起,内心一直难以安宁。
2014年,简·宾赫所在的吉恩第二十三中学与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结为姊妹学校,两校年年互访,结下深厚友谊。今年春天,安阳实验中学副校长金荣励率队对吉恩第二十三中学进行为期近半个月的访问。期间,简·宾赫道出继父的心事,于是便有了这次跨国寻找。
上周五,金荣励先生与东楚晚报取得联系,告知简·宾赫一家的请托,东楚晚报记者随即展开调查。5月8日,在黄石矿冶文化专家马景源、刘金林的帮助下,有关炭山湾煤矿的历史以及埃米尔·格雷瓜尔当年遇难的细节相继浮出水面。
史料记载: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掀起鄂东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高潮。1896年,湖北兴国州(今阳新县)炭山湾煤矿建立。1903年,商人余正裔接手该矿,开始用新法开采,未见成效。此后该矿先后易主洋商亨大利公司、法国商人蒲旭。
1912年5月11日,蒲旭以80万元的价格,将炭山湾煤矿卖给当时的湖北省政府。
经营期间,蒲旭投入大量资金对矿山进行扩充,兴建较为宏大的地面建筑,“可不久,一号直井平窿发生火灾,二号直井平窿又遭水患,加之时常与当地人发生冲突,矿区储煤不丰,水量过大,最终难以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埃米尔·格雷瓜尔远赴中国务工,没曾想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1912年7月9日的《太平洋报》,对当时政府检收炭山湾煤矿的过程进行了报道,并提到期间发生的一起矿难:“五月十四日实业司奉都督命令,着派妥员前往检收……姚君呈报告后,在省候都督及实业司命令,久候无音。忽炭山湾来电云:矿窿水淹。又云:有一来炭山湾游历之人比人某,看矿至井下,亦为水所淹毙云云……”
“‘比人某’应该就是埃米尔·格雷瓜尔。”刘金林表示。
矿井仍在墓园已毁
5月9日下午,阴雨绵绵,东楚晚报记者驱车赴金海开发区,寻访埃米尔·格雷瓜尔当年遇难的炭山湾煤矿。
埃米尔·格雷瓜尔遇难后,炭山湾煤矿又断断续续开采了91年,直到2003年彻底关停。一晃11年过去,煤矿设施和大部分建筑均已消失。幸运的是,两处老矿井依然保存完好。
金海开发区经济发展办主任黄华杰是当地少数知道炭山湾历史的人士之一。在他的帮助下,东楚晚报记者在该开发区凡庄村炭湾组的一条通村公路旁,成功找到这两处荒废的老矿井。矿井为直井,与史料描述一致。矿山停产后,当地政府用预制板将井口盖牢,以防发生安全事故。井口四周杂草丛生,透过预制板间的缝隙,可以看到矿井已被水完全淹没。
找到当年的煤矿、了解矿难细节,是简·宾赫继父罗伯特的心愿之一。他的另一个心愿是找到祖父埃米尔·格雷瓜尔在汉口的墓地。为此,东楚晚报与武汉晚报进行了联动。
据反馈,武汉曾有两处“万国公墓”。一处建于1895年,位于汉口二矅路与胜利街的交会口拐角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法等国教会人员死后,也长眠此园,因此又称“国际公墓”。1954年,该处公墓被改建为公园,命名为武汉市第一儿童乐园,公墓内15名苏联军人的烈士墓被迁到解放公园,其它坟墓是迁是毁,无人知晓;另一处位于汉口解放公园路与中山大道交会处,1909年3月6日由英、法、俄、德四国租界工部局向清政府提出购买汉口德租界西北角,京汉铁路内的“余地”作为万国公墓。
万国公墓存在近百年,据称安葬有百余名外国人。墓园修建得很是讲究,园内有人像、神像雕塑,墓碑雕刻也很精致。陵园内种有花草,以丁香花居多,因此又被当地居民称为“大花园”。墓园旁原有一座教堂,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陆续改建。1997年,建设粮油市场时,教堂被拆,剩余墓碑被清除,夷为平地。
2015年4月19日,施工人员在“大花园”旧址挖出一块英文墓碑,式样与比利时领事馆当年拍摄的埃米尔·格雷瓜尔墓碑十分相似,只是墓主是另一位名叫康娜莉亚·罗·马易尔的外国人,其生于1908年,死于1932年,享年24岁。
寻找继续意义深远
最近两天,东楚晚报记者通过金荣励先生,将寻访动态情况及时传递给简·宾赫一家。
简·宾赫非常感动。他向东楚晚报表示感谢,并希望事情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他的继父罗伯特今年已经84岁,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祖父的墓地,以便赴中国拜祭。东楚晚报呼吁知情人士踊跃提供线索,帮助罗伯特、简·宾赫父子一圆百年夙愿。
此外,这桩百年往事也为炭山湾煤矿的研究者们推开了一扇窗户。罗伯特、简·宾赫保存的百年前炭山湾煤矿的照片、信件,为这项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炭山湾煤矿是中国较早的私人资本投资近代煤矿业的尝试之一,是湖北省最早采用新法开采的民营煤矿,和第一个利用外资的煤矿,在中国矿冶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寻找过程引发金海开发区相关部门对炭山湾煤矿旧址的重视。接下来,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一旧址,或将成为当地一项重要课题。这对于有百年历史的炭山湾煤矿而言,同样是一次重要的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