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山墓园报道:墓园石刻要穿“隐形衣” 国王墓将整体改造
南京安德门外,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陵墓,静静地躺在一片丛林中,这位外国国王在这里已经长眠600多年了。
浡泥国,也就是现在的文莱达鲁萨兰国。今年是我国与文莱正式建交第25年,昨天,中国与文莱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在南京宣布成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浡泥国国王墓园将整体改造,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改造完成;同时,墓园将进行考古调查。
发现古墓58年,墓碑上可见“浡泥国”
金庸的《碧血剑》开篇,就写道“大明成祖皇帝永乐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来朝,进贡龙脑、鹤顶、玳瑁……成祖皇帝大悦,嘉劳良久,赐宴奉天门。”
这位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到南京后,就一病不起,在南京病逝,年仅28岁。明成祖朱棣下诏辍朝3天,举国哀悼。遵从国王遗愿,麻那惹加那乃被安葬在安德门外石子岗附近。
座谈会上,南京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范金民介绍说,明代有3位来华访问的异国国王,在访问期间不幸辞世,葬在中国。其中两位的墓葬至今还能找到,分别是南京浡泥国王墓和山东德州苏禄东王墓,都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浡泥国王墓,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长、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杨新华,回忆了当年发现陵墓的过程。1958年,南京市文管会对南京的众多文物进行普查,当时在安德门乌龟山一带,农民们纷纷反映:乌龟山有个石乌龟,下山喝水,头给雷公菩萨打断,爬不回去了,现在还趴在山坡上……普查人员找到了趴在山上的龟趺,龟趺旁边的草丛中躺着一块残碑,碑文上依稀可以辨认出“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岗”“浡泥国王去中国”等字迹。杨新华说,“浡泥国”三个字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经过仔细调查,找到浡泥国王的陵墓、神道石刻。
58年过去了,当年发现的残碑,已经修缮拼接,并建起了碑亭来保护。在残碑上,游客依然可见“浡泥国王”等字迹。
整体改造,墓园石刻要穿“隐形衣”
雨花台区文化旅游局局长朱向东介绍说,浡泥国王墓是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之一。根据要求,浡泥国王墓园要进行整体改造。“如果成为世界遗产,到时候,来参观的人会很多。”
具体如何改造呢?朱向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整体改造方案已经提交给国家文物局,等待审批,改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墓园的环境要进行整治,要在墓园增加一些配套设施,设置路牌、标识,以及游客服务中心,让游客能够很快找到。
其次,墓园内的文物本体要进行保护修缮。目前,已经委托南京博物院对文物进行保护。墓园的石刻身上,细致的纹饰依然还在,但由于历经了600多年的风吹日晒,石虎身上有剥裂的迹象。目前,对于石刻的修复手段有高科技。比如,在石刻身上刷一层特殊的保护剂,就好像给石刻穿上了一层“隐形衣”,不怕酸雨,不怕风吹日晒了。
除此之外,墓园内的博物馆将提档升级,目前博物馆面积仅200多平方米,提档升级后将扩大到2000平方米左右。“文莱的风俗文化,也将引进来。”
疑问
石刻为何只见武将不见文官?
为了更好地展示浡泥国王墓,雨花台区已经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对浡泥国王墓进行考古调查。“考古调查并不是对陵墓本身进行考古发掘,而是进行科学的调查,还原600多年前这里的场景。”
一位专家提出疑问:当年,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病逝后,明成祖朱棣是按照明初王的礼制下葬的。在南京,徐达、李文忠,都是同时期的“王”,在徐达和李文忠的陵墓前,石刻有文武官员,石虎、石羊、石马夫、石马、石望柱,这也似乎是明初开国功臣陵墓前的“标配”。让专家感到疑惑的是,这个神道石刻上,只见武将,不见文官。”为什么不见文官?是不是当时有特别的安排,还是后来遗失的呢?
专家表示,这值得探寻。
神道为啥是弯的?
让专家们感到疑惑的还有浡泥国王墓的神道,从开始一直到陵墓,是弯弯曲曲的,并不是一条直线。“徐达、李文忠墓的神道都是直的,唯独浡泥国王墓的神道是弯的,还挺有意思。”专家说,这弯曲的神道走向,与明孝陵有点像,和其他神道笔直的明功臣墓却完全不一样。
未来,浡泥国王墓将进行考古调查,内容包括寻找石文官,调查这个墓园是否有陵园围墙,寻找守坟户住宅,确定享殿规模……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完善对浡泥国王墓历史信息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