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异的丧葬习俗——鄂西北丧礼流程651-镐京骨灰公墓
,丧葬礼俗植根于古代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死后要到阴间*去生活,因而希望已亡故的亲人,在另一个*得到幸福与安宁,并且保佑家人兴旺发达,为此尽可能对治丧和送葬大操大办,厚葬重殓,事死如事生,并求排场,民间俗称"办白事"。人们对丧葬礼所需竭尽全力,甚至倾家荡产,同时,丧葬礼俗仪规繁缛,贫富差异十分明显,成为富商大
贾和官宦人家赌豪竞奢的一种形式。其传承轨迹,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人们经济能力和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在传承过程中,由繁缛到简单、再由简单复归繁缛的发展过程,并根据自身需要,推衍了旧有的礼俗仪规。
【坟地】
士葬首先需要的是坟地,旧时,汉族多采用,城市一般人家都有自己的祖坟,即私人墓地,坟地的选择是由阴阳先生根据八卦的阴阳五行释定“fs宝地" ,俗称"相阴宅" .那时,凡是能够买得起地的人家都尽可能购置坟地,为的是让自己的祖宗安生,民间普遍认为亡者以“入为安" ,那些赤贫之家无力购地,死后多葬于荒郊,俗称为"君葬岗子”
埋葬的排列方法有二:一是一字葬;一是人字葬,一字葬即平面拉开,中间为家族之长即老大,左右分单双依次为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晚辈则排在第二行,次第如第一行;人字葬是一种金字塔形排列,第一排正中为族长,余者左右排列如一字葬,晚辈亦是排在下一层,以辈分下推。
【茶房】
人死,称"逝世"、"谢世" ,俗称"倒头”. "过去了"等等,人将死或死后,家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东门外的天后宫去请茶师傅,茶师傅是专门帮助人们料理红白喜事的人,也称"紫房",旧时的天后宫内有一殿,专做茶房的办公室,内有几个负责人,各自带有几个徒弟,这些人专司并包揽了市内城市居民的红白事,按城区划分若干片,分别负责各片的红白事,只要接到死者家属来送信儿,就会根据地域分工马上工作,即通知杠房、棚捕,赁货铺,扎彩作乃至酒席处等相关行业为死者准备治丧用具,并进入死者家中帮助料理丧事,直至下葬为止。
【换装裹】
茶房进入死者家的第一件事是为死者“换装裹",即为死人换上*衣,这时,要先为死者酒精或清水沐浴,擦拭身体,绞脸,梳头(男性要剃头,只剃前不剃后,俗称“留后),修正遗客,最后换上*衣,*衣在档次现格上悬殊极大,一般的是有棉袄棉裤,外套长抱1件,男戴风或平顶瓜皮帽,女戴护白披肩的风帽,俗称"观音斗"。布袜浅鞋(鞋底或绣或画花图案),另有黄色硬胎元宝型、脚枕1个,不可少的为黄色褥单和自色盖单,伯称“铺金盖银",白布单又你"蒙脸被" ,稍好一些的*衣是男装可套马褂,女装可着明朝服饰,外罩对襟大领氅衣。"铺金着很" ,外加天蓝色或红色绣游龙戏风或八仙及饰有海水江芽,红日出水国案的被褥,俗称"海褥海被"。
最高级者,只装袍外穿清装官氅补褂,戴清装官帽。女装在裙氅外套霞帔,,戴风冠。*衣的高低规格还在于原料做工,考究者多用上等绸料,图案多为"秀"、牡丹". "仙鹤”龙园”等,并缀以珠宝,极尽豪华奢侈,凡外面套的袍、群、霞帔、鞋等*衣都须到专门的*衣店买现成的,而里面的衣搬都是自家缝制。
【停尸]
换好装裹后,要请画师为死者画像,用以布置灵堂,杠房人抬来"床板儿",也就是灵床,亦称“逍遥床,将死者安置在床板儿上停灵,死者停灵要头对屋门,并在头前设一小供桌,点上焖灯,摆上水果.
【报丧】
尸体安放停当,家属要进行两方面的报丧仪式,一是在宅院门口站"门报儿”、“铭旌”,悬挂"楮钱纸" ,立"幡杆" ;二是由孝子执“六子”(报丧帖子)到亲友家报丧.门报儿相当子告示,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白纸黑字,贴于宅院门口,上写有“怒报不周,或“怒不遍讣"四个大字,右下为“*宅之丧”四个小字。
【铭旌】
也叫"殃榜" (语),常贴在门报儿旁边,一般用长幅布帛书写,也有的写在木牌(可到赁货铺租赁)上立于影壁前,木牌有木架,底都有座,牌子为约竞80厘米、高厘米的长方形,两边为云字头.铭旌上一般写有死者姓名、字、号、官职及生卒年月日,多由阴阳先生撰写,楮钱纸,是一种用白纸剪扎成的长条穗状纸钱,男性死者在纸穗末端剪成凸字形,女性则剪成凹字形,悬挂在门报儿下,但若是租赁别人房产,则只能竖于门框旁,不得悬挂。 楮钱纸是根据死者年龄一年一条纸钱,成殓完毕必须烧掉
【缝孝衣】
孝衣的穿戴规矩很多,如嫡亲子女、媳、孙、孙娘等为"重孝” ,内穿白粗布裤襟、白粗布腿带,外罩斜襟孝袍,再外面穿一袭对称无抽过膝搭伴,腰系孝带,孝子要戴一把抓平顶儒中外带麻冠,侧缀麻络,俗称"扎肚子" ,即“梁冠",其上所用麻有单双得之分,若父母双亡则要用两根麻缠绕,女人则一律头戴用白布折成2寸宽的布带,围在头上脑后交叉,用白布裏铜钱以发卡卡住,下端搭至腰间,俗称"箍子" ,孝鞋是在普通鞋上罩上本白布,后跟缝红布条,俗称“孝子鞋” ,一般从梁冠和腰带上即可分辨亲疏关系。
此外,从孝服的颜色和披麻的粗细也可分辨亲疏关系,嫡亲孝男孝女的孝服为本白色,女婿及其他非嫡亲的孝服为漂白色;孙子辈的要在孝服上戴红钱球,俗称缨儿".孙子(女)戴在正中,而外孙(女)则戴在偏侧,以区分关系,此外,长子,长孙早夭或因故不在家,他们的孝帽则要置于供桌右角,对前来的吊唁者要给约四五尺白布一幅,谓之“址孝” .孝衣的缝制虽然简单,但讲究颇多,缝头在外,不包边,不钉扣子,以宽大为主,若父母双亡,用双线缝制,带子也得齐头;若只一方亡故,则要缝单线,帮子长细不齐。
【搭灵棚】
是在死者家庭院内,用木桩、苇席、杉篱等临时搭制的棚子(若在屋内,则称"灵堂" ),灵棚的样式大同小异,亡男搭正八字形,前宽24尺,后宽8尺,顶棚一律高12尺开天窗,两边摆屏风,上面画“游龙戏风", "八仙过海"、 "老要戏顽童-等彩画。此外,灵棚四周用黑、白布做的花球装饰,两侧供挂挽联。
【扎彩】
扎彩是一种用纸和竹劈子扎制的随葬品.从事这一手工艺的作坊被称作“扎彩”,作其可根据需要扎制各种造型的扎彩,其中包括马、牛、车、练、箱、柜、金山、银山、童男、童女、开路鬼等。
扎彩的行当在20世纪50年代后曾一度消亡,从80年代始,这种风俗又悄然而至,扎彩的造型除仿传统外,又出现很多现代化用品的扎制,如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组合家具、沙发、汽车、洋房别墅应有尽有。
【成殓】
也称“入险” ,是将死者抬入棺木的仪式.一般在人死后第三天举行(若第三日不吉,便不计死亡当日,而视第四日为第三日),届时,死者的亲朋好友、侄男望女都前来与死者见上最后一面.入殓前的准备工作相当繁琐。
出殡前一天夜里,全家及亲友守灵不睡,谓之"伴宿".从停灵到出殡的时间各家不同,一般依财力而定。最长的停灵于"七七”即49天后下葬;贫穷市民人家,入险后就择日清晨抬往坟地下葬,叫“起五更抬”。
出殡时间有早、晚两种,早殡在上午10点以前,目的是省钱;晚殡则在10点以后,要招待亲朋,摆设酒席饭菜,因此开销较大,一般能晾杠的家庭都出晚殡,出殡时间由阴阳生择定,出殡前一小时(通常在午时)要由武官主持祭门仪式,既请与自家有交谊且官职显赫有影响的武官站在茶房铺好的红地毯上,在门外大声吆喝一番,并在马路上朝门上看,放铁炮(后改鞭炮) 6响祭门,此时,僧、道通经,吹鼓手也随之在阴阳生指挥下奏乐,孝子跪于门里过道儿烧一张门神纸,武官祭门的目的是请门神爷放鬼魂出去,否则棺材动不了,鬼也出不去,武官祭门与文官点主一样受尊重,死者家属也要派专人用车接送,事毕同样送去一桌酒席致谢。
起灵前,要将棺木的材头钉钉死,钉时,孝子要喊“躲釘” ,死者家人要用扫帚、,细布等轻扫、经拭棺材,谓之"扫材主” ,这时茶房要让全家人高喊"留财"取谐音之吉,以祈求死者把财产,财运留传给后人, 起灵时要放辉炮,死者次子将架在棺材下的凳子踹翻,并用柴禾棒将事先备好的一小陶罐击碎,名日“摔劳盆" (现今是将瓷碗摔碎,越碎越好),留在家里的亲友,把贴在宅门口的门报儿撕下。
【烧七】
在死者倒头后直至出殡前,家人要每日早、午,晚3次焚香烧纸、祭奠,称之"早奠、午奠、晚奠”
朔望举行隆重祭奠,谓之“殷奠”。死者停灵期间,以七日为一期(七)按七诵经超度亡灵,并做家祭,焚化纸钱俗称“作七",烧七时,闺女要"送箱子“烧包子",箱子即扎彩,包子是用白纸叠成方形,用剪子剪成连缀不断的纸串,死者有几个闺女烧几个包子,而且每“七"每人都要增加。
文章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3-05-29 18:12